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屋

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熟悉的霉味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母亲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跨过门槛,浑浊的眼睛忽然亮了起来。她那枯瘦的手指轻轻抚过门框上深浅不一的刻痕,那是我们兄妹四个从小到大量身高的印记。八十九岁的老人,终于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家。

父亲在世时,我们就翻盖了这里的三间平房和院子,院子里的香樟树、核桃树和桂花树,都是我和父亲亲手栽下的。记得那年春天,我从学校带回一棵香樟、一棵桂花树苗,父亲帮我挖坑,母亲在一旁浇水。香樟树种在门西旁北边,桂花树种在门西旁南边。父亲说,等树长大了,院子里就有阴凉了。母亲笑着说,等桂花开了,就能做桂花糕了。核桃树苗是我的一家亲戚从山西带过来的,树苗很小,当时栽下时,母亲说,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结果,我还能不能吃到它的果实了?

如今,香樟树已经长得比房子还高,枝叶繁茂,在院子里投下一片清凉的绿荫。桂花树也长得粗壮,每到八月,满院飘香,甚至半个庄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核桃树长得也有碗口粗了,早已挂果了,有一年核桃结得果实太多,都把树枝压断。现在你有机会去我家院子里,巡视一下地面,还能找到成熟后自然落到地上的核桃(核桃成熟后自然落到地上,核桃上面的果肉被摔掉,只留下里面的核桃)。母亲总爱坐在香樟树下择菜,说这树荫凉快。邻居或朋友来我家串门,母亲总会把核桃捧给他们品尝。父亲生前最爱在桂花树下泡茶,说这花香醉人。如今,树还在,只是树下少了那个泡茶的人。

父亲去世后,母亲开始在我们兄妹几家轮流住着,起初还好,渐渐地,她开始变得沉默,哪里也不愿去了。城里的楼房再宽敞明亮,也比不上老屋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让她心安。她说,城里再好也不是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她总认为城里的月亮没有乡下的亮,城里的风也没有乡下的香。我知道,她魂牵梦绕的还是自己的老屋。

去年春天,我们终于拗不过她,送她回了老家。推开老屋的门,一股熟悉的霉味扑面而来。母亲却像回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怀抱,颤巍巍地走到堂屋里,轻轻抚摸着那张老旧的条几,条几上摆着父亲生前的遗像和一尊观音菩萨像。看似她在掸去厚厚的尘埃,实际上她喃喃地在说些什么我们也不清楚。

我们在客厅和卧室分别安装了摄像头,我和三弟轮流回去看看她。每次回去,总能看到她在院子里忙活:给桂花树浇水,给香樟树修枝,打扫庭院或是坐在门槛上择菜。她的身影虽然佝偻,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自在。她说,听着鸡鸣起床,看着日头落山,这样的日子才叫过日子。即使我们没有时间回去,也能从手机上观察到她的一举一动。每次都能看到邻居婶子、嫂子们去我家串门、交谈的画面,听到他们唠家常的声音。相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乡音,平等交流与信任,凑出最美的和音。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间老屋承载的不仅是母亲的记忆,更是我们整个家族的根。

前些日子,我又回去看她。推开院门,看见她正坐在香樟树下择菜。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她哼着小曲,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我站在门口,久久没有出声。这一刻,我忽然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母亲此刻的安详,不正是这种返璞归真的写照吗?

如今,每当我站在老屋的院子里,看着母亲安详的面容,听着风吹过香樟树发出的沙沙声,闻着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就会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家不是房子,是心住的地方。”是啊,母亲的心早已在这里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这间老屋,就是她最后的归宿,是她用一生守护的港湾。

二弟在部队工作,很少有时间回来。妹妹开始在外地做生意,也不回来,现在生病了,更不回来。母亲虽然嘴上不说,但我知道她心里一直惦记着他们。一次在吃晚饭的时候,不知道话题怎么聊到二弟调到边陲工作的事,母亲竟然流泪了,虽然没有出声,但泪水满面,问她怎么了,她说我不出气,就是好流泪。追问再三,她才喃喃说,也不知道老二到那么远又那么冷冻的北方过得怎么样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于是我就立即拿起电话,让她与二弟视频。以前我每次打电话给二弟和妹妹时,母亲总是会问起他们的情况,叮嘱他们要注意身体,也总会说,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挂念之类的话。可我知道,她是多么希望他们能回来看看,哪怕只是坐一会儿,喝杯茶也好。“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母亲常说,家是根,无论走多远,无论你当多大的官,心里都要装着家。她希望我们兄妹几个都能过得好好的,都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无论在哪里,都要记得回家的路。现在我们兄妹四个都走出农村,在城里安了家,轮流着接母亲在城里居住一段时间。可是住不了几天,她总是闹着要回家。我儿子曾告诉她,我们家、叔叔的家、姑姑的家,不就是你的家吗?有一次,母亲竟然对我说:我求求你了,把我送回去吧?我泪目了……正如苏轼在《定风波》中所写:“此心安处是吾乡。”对母亲来说,那间老屋就是她的心安之处,才是她永远的牵挂和归宿。

每当夜深人静,我独自坐在老屋的院子里,看着满天星斗,听着虫鸣蛙叫,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间老屋,承载着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情感。它是父亲的汗水,母亲的泪水,是我们兄妹四个的欢笑与岁月的见证。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老屋。这句话,母亲用她的一生诠释得淋漓尽致。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多么繁华,都比不上这间老屋的温暖与安宁。它是我们泪水的根,是我们的魂,更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 安徽省利辛县退休教师 齐伟 ) 审核:张彪

(1)
上一篇 15小时前
下一篇 8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央媒头条全球推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