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乔木——记河南省名中医张景祖

南有乔木——记河南省名中医张景祖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 汉广》

我向来认为,如果把中华传统文化视作一条绵延奔涌的大河,那么传统医学就像河之洲窈窕的女子,遗世独立,在水一方,让古今多少医者辛苦跋涉、追慕不已。在这其中,只有天性颖悟、精勤奋进且因缘际会之人,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南有乔木——记河南省名中医张景祖

张景祖,河南省长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河南省名中医、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在长达四十余年的从医路之中,他一手悬壶济世,一手授徒弘道,不仅“溯游”而上,自身亦成长为一棵高大的乔木,撑遮起一方绿荫。

有斐君子,如切如瑳

这世上,人从事于某种职业,冥冥之中似乎有着安排。张景祖,是“属于”中医的。他出生于中医世家,他的曾祖父张清连,是清朝道光年间的乡间塾师,在设帐授徒同时,由儒及医,熟读《药性赋》《汤头歌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典籍,并访求名师、研习药性、临床诊治,成为当时著名的儒医。后又历经祖父张超然,伯父张华甫、叔父张庆瑞两代发扬光大,形成了以诊治肺病、脾胃病、痹证、男科疾病为主的长垣市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

南有乔木——记河南省名中医张景祖

身处这样的家庭环境,张景祖从小喜欢读书,熟读了《药性赋》《汤头歌诀》,为他打开了中医世界的神秘之门。草药是神奇的,人与草木是很亲近的。很多草木药食同源,既是常用食材,又是良药。像《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就是芦苇,是一种水生草木,也是我们治病防病中经常使用的中草药。芦苇最早入药是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用的是苇茎部分,叫“苇茎汤”,主要用于治疗肺痈,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功效。明清以后,中医以芦根入药,但主要使用的是鲜芦根。可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采采苤苜,簿言采之。采采苤苜,簿言有之。”这是一首妇女们采集车前子时唱的山歌。车前子是一味常用中药,有清热利尿、清肝明目等功效,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等症。

就这样,张景祖沉浸在中草药的世界,乐此不疲,很快就通晓了草木的药性和一些基本的方剂。他1976年高中毕业后到长垣卫校学习1年,毕业后到安阳地区医院跟随伯父张华甫名老中医学习,1980年考入河南省中医学徒班系统学习5年,以优异成绩取得中医本科学历。既有浓郁的家学熏陶,又经学校的系统学习,张景祖具备了扎实的理论根基,如大鹏展翅,在中医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谦谦君子,灼灼其华

中国传统文化中,把君子视为一种理想的人格,要求其谦和有礼、言行如一、精进不怠、仁者爱人,张景祖在从医之路上,始终以君子风范严格要求自己。

道法阴阳,中医脱胎于《易经》,以阴阳为理论基础,把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各脏腑经络关联,同时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讲究辨证施治。张景祖对中医治病讲求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认识特别深刻,他在治病中讲求“四诊”合参,望闻问切。“望诊”是观神色、面色、体态和舌象;“闻诊”是指听声音、嗅气味;“问诊”是询问症状、病史、生活习惯,了解发病诱因、时间及伴随症状;“切诊”是指切脉和触诊,比如脉象沉细主气血亏虚,腹部肿块提示积聚病。

2025012308071666

他临床四十余年,诊治上万例病人,数以百计的疑难杂病,强调辨证施治精准性:在临床实践中注重辨证施治的精准性,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病史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辨证,力求准确把握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其中肠胃病是他的专攻,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他认为病机在于大肠湿热,延用他伯父张华甫先生自拟的椿根白皮汤加减治疗,至今已治愈数十例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表现为胃胀胃痛、打嗝嗳气、食欲不振等,多属于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夹杂气滞血瘀。治疗的时候药用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麦冬、石斛滋养胃阴;丹参、莪术活血化瘀。如患者李某,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2024年11月6日初诊时说稍食即胀、胃反酸隐痛,张景祖采用自拟和胃方加减。服3剂后即感胃部胀满有所好转,烧心反酸症状减轻。服一周后以上症状明显好转,纳食增加。2024年11月20日三诊时说胃胀胃痛、反酸烧心症状基本消失。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张景祖认为,读经典、背经方、跟名师、长悟性,这是学习和掌握中医的不二法门。经典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基石,只有深入研读经道法典,才能领悟中医的精髓和真谛,为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另外应该多跟名师,积累临床经验,并且在临床跟师学习中总结领悟,逐渐形成自身临证思路。

南有乔木——记河南省名中医张景祖

他还特别重视以现代视角审视中医,认为传统中医和西医各有其长,如中医靠望闻问切辨整体状态,西医凭仪器检测获精准数据。如诊断肿瘤,中医从全身症状体征判断,西医借 CT、病理活检明确位置、性质,二者结合诊断更全面准确。急危重症上,西医急救技术和药物起效快,稳定病情;中医后续调理,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慢性病调治中,中医整体调理、改善症状,西医规范用药控制指标。像糖尿病,西药控血糖,中医改善乏力、多饮等症状,延缓并发症。只有二者结合,才能优势互补,实现最好的治疗效果。

基于此,长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打造了特色专科,如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脾胃病、骨伤科、康复科等。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与上级医院、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人才柔性引进、专家定期坐诊、技术指导等方式,为医院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如针灸、推拿、艾灸、中药熏蒸等,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法,创新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和技术,提高临床疗效。并利用当地的中药材资源,研发具有特色的中药制剂,如清肺平喘丸,补肾生精丸、升白膏、安神助眠膏、润肠通便膏等10多种院内制剂,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南有乔木——记河南省名中医张景祖

上医治未病,他还发挥中西医结合在预防保健方面的优势,成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为患者和健康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体检、健康咨询、健康评估、中医体质辨识、养生保健指导等。通过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从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转变。

南有乔木——记河南省名中医张景祖

在他的带领下,河南省长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经成为一家颇有知名度的医院,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他本人也在中医学术界取得了丰硕业绩,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分会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基层中医药提升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兼任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客座教授。

张景祖说,“我毕生只想干好两件事,一是当一名群众信得过的医生,给群众看好病,二是搞好中医传承,把我们的国粹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扎根中医传统文化的沃土,张景祖这株“乔木”,亦必越发蓊郁;长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亦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曹道伟 王自亮)

(3)
上一篇 2025-01-23 19:31
下一篇 2025-01-23 20: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央媒头条全球推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