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行动】
在徽州的古村落中,宗族祠堂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行动成员单位中国人物网、中国传真新闻社、中国记录通讯社等媒体赴安徽省祁门县联合专访了徽州祠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敦和先生,一同探寻这项古老仪式背后的故事与传承之路。


走进陈敦和先生的家,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徽州民俗画,桌上摆放着关于祠祭研究的书籍和资料。陈先生身着一袭传统服饰,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对徽州文化的深厚情感。他热情地迎接我们,泡上一壶祁门红茶,谈话便在茶香中缓缓展开。



“祠祭,是徽州人缅怀先祖、祈求家族兴旺的重要仪式。”陈敦和先生介绍道,“在徽州,几乎每个村落都有祠堂,祠祭活动定期举行,不仅是对祖先的敬仰,更是家族凝聚力的体现。”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项传统习俗的无限热爱与敬仰。
据陈先生讲述,徽州祠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历经元明清各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谨的仪式流程。从祭祀前的准备,如清洗祠堂、准备祭品,到祭祀当天的仪式,如鸣钟击鼓、诵读祭文、三献礼等,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仪式感与敬畏之心。而陈敦和先生,正是这古老仪式在当代的守护者。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深感责任重大。”陈敦和先生感慨地说,“祠祭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蕴含着徽州人对家族、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和谐、团结、敬祖等价值观的坚守。”他深知,要想让这项古老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必须进行创新与发展。
为此,陈敦和先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他深入乡村,走访祠堂,与村民交流,了解祠祭在不同村落中的具体表现与差异。同时,他还积极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徽州祠祭的学术研究,为这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在他的努力下,徽州祠祭逐渐被更多人知晓与关注,甚至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目光。
“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徽州祠祭,感受它的魅力。”陈敦和先生表示,“同时,我也想通过祠祭这一载体,向世人展示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这一目标,他不仅在传统祠堂中举行祠祭活动,还积极尝试在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场所进行展示与表演,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与体验这一古老习俗。




在谈及徽州祠祭的未来时,陈敦和先生充满了信心。“我相信,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徽州祠祭这一非遗项目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他坚信,徽州祠祭不仅能在徽州大地上继续绽放光彩,还能走出国门,成为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陈敦和先生不仅致力于徽州祠祭的传承与发展,还积极参与其他徽州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他深知,徽州文化是一个整体,每一项非遗都是这个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他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徽州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徽州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陈敦和先生深情地说,“只有保护好、传承好这份文化遗产,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徽州文化的无限热爱与坚定信念。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陈敦和先生对徽州祠祭这一非遗项目的深厚情感与执着追求。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为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结束采访时,陈敦和先生表示,他将继续致力于徽州祠祭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同时,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为徽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徽州祠祭这一古老习俗一定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走出陈敦和先生的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徽州文化的敬仰与对陈先生的敬佩。徽州祠祭,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仪式,在陈敦和先生的守护下,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徽州祠祭能够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纽带,为更多人带去心灵的震撼与文化的滋养。






离开陈敦和先生的居所,我们漫步在徽州的青石板路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夕阳斜照,古村落的轮廓被染上了一层金黄,祠堂的飞檐翘角在光影中更显古朴庄重。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偶尔可见他们聚在一起,谈论着关于祠祭的记忆与传说,那份对传统的尊重与依恋,让人动容。
在陈先生的影响下,徽州的一些年轻人也开始对祠祭产生兴趣,他们利用节假日参与到祠祭活动的筹备与表演中,不仅学习了传统礼仪,更深刻体会到了徽州文化的魅力。一些学校也将祠祭知识纳入地方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并了解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陈敦和先生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技术,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们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祠祭的庄严与神圣。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拓宽了徽州祠祭的传播范围,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
徽州的夜晚,静谧而深远,星空下,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我们相信,在陈敦和先生及众多热爱者的共同努力下,徽州祠祭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本土与世界的文化瑰宝。而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并记录下这份传承与发展中的每一个动人瞬间,让徽州文化的故事永远流传。
来源:中国人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