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六勇的坚强经历及感人事迹

王六勇的坚强经历及感人事迹

央媒头条河南讯(王亚寒)王六勇,男,汉族,1983年9月岀生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阳镇团城村,中共党员、中华志愿者协会会员、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65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长。他的父母都是农民,而且都是残疾人,家境十分贫寒,母亲重度残疾,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王六勇5个月大的时候又因一次高烧,导致全身瘫痪,虽头脑清晰,但四肢毫无反应。父亲虽身患重病,却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对于家庭的不幸和父亲的辛劳付出,王六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面对坎坷的命运,他不屈不挠,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

2025011309203499

曾经有一段时间王六勇情绪低迷,甚至想到过轻生,但是他在网上看到了张海迪的事迹,又亲眼见到了截瘫高建生及马瑞来等一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士,精神上深受感染。期间又有许许多多爱心人士,诸如我市著名书画艺术家王万新、王一水、魏秀银等在生活上帮助他,在精神上开导支持他,这让他心里重新迸射出对生活的希望。就这样在残酷的命运面前,王六勇积极奋进,他因残疾不能上学,就自己在家里利用各种机会自学,因为肢体上的残疾,每次学习坐下时后背必须要垫上被子靠着,才能得以坐下,长时间的学习造成他的腿部血液循环不畅,双腿时常肿胀,每年冬天双脚都会冻烂,他仍然坚持着“看不完书不吃饭,学不会知识不睡觉。”就这样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以超出常人百倍的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自学学会了英文字母及汉字,现在他也能看书、读报、浏览新闻资讯、在网上发表评论等。王六勇多次在官方网站、微信平台及各大论坛上写评论、谈心德、道人生,以各种形式向政府建言献策,尽社会责任,向更多的人传递正能量,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自身的残疾和家庭的困境没有阻挡住他前进的脚步,现在王六勇活跃在各大公益活动中,已成为新闻人物和公益明星,他正以自己的行动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别人。

王六勇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尽管自己缺吃少穿还靠救助为生,但他时刻想着别人,常怀公益事业。2015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开封市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封旅游广播搭建《爱心书屋》为贫困学子征集书籍活动”,他不假思索地把省下的钱,用来买书捐给贫困学子。2017年6月,在老家无意中从手机上看到团县委、县工商联、县文明办联合举办首场“情系寒门骄子·公益与爱同行”资助贫困学子爱心拍卖会,得知消息后他为此彻夜未眠考虑自己如何用自己的行动资助贫困学子,但他实在没有经济能力去帮助他们,于是他将自己收藏多年的书画作品拿岀来捐了出去。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事业重如泰山!捐资助学,奉献爱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他说:“今天即将走入校门的大学生很可能就是祖国明天的栋梁。”那天,78岁年迈的老父亲开着电动三轮车,用绳拉着他和残疾的母亲,一家走了两个多小时到团县委捐赠字画。

2019年3月,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又利用父亲所获得的正能量奖金购买了1000余元的学习用品捐赠给了杞县高阳镇团城小学的20多名学生,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报效国家。同年6月,他还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志愿将自己的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国家医学科研部门,用于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为国家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虽然生活依旧十分艰苦,但王六勇每当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们。爱需要传递,因为他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所以无论是走在街上,从电视、报纸上或是手机网络上看到有患重病的人,他都会尽力去帮助他们。他深知一人做公益能力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他建立了公益助残群和大家一起做公益。为了帮助“见义勇为英雄赵进前”他不仅自己节省残疾人补贴款到医院看望,同时还利用“公益助残群”和“朋友圈”号召其他爱心人士共同捐款,在他的号召和影响下,先后共为赵进前筹款8000余元。生活中王六勇宁可自己省吃俭用,缩衣紧食,也要在各项公益活动中捐款十元、二十元、五十、一百元……这一笔笔捐款凝聚着他的爱心。当他遇到别人丢失东西时,无论事情大小,他都会用自己的力量寻找失主;当遇到失落的残疾人时,他也总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解开导他们,并给予他们最真切的关怀。此外,他不仅在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设立个人小额基金,每天坚持至少节俭一元钱捐入该账户,而且每年高考都会捐款捐物。他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少成多,在生命中谱写了一曲助人为乐的奉献之歌。事实上,他所做的一切,已经超越他生命的本身。我为人人,这种凡事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已经深入他的骨髓,成为升华他优秀品质的不竭源泉。他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帮助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雷锋同志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王六勇说:“要时刻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一个人就像一粒落入湖水中的石子,虽然一粒石子改变不了整个湖面,但它泛起的涟漪所产生的力量会影响更多的人。在王六勇的爱心传递和感染下,不断有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及爱心组织参与其中,伸手助力。在多年的公益之行中,王六勇从未停下脚步,处处以父亲和身边好人为榜样,传承好家风、弘扬正能量。他先后被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和汴梁晚报评为2019开封十大“最美家乡人”;杞县人民政府评为2019-2020学年杞县“教育热心人”;第十五届世界王氏联谊大会授予世王“道德模范·好男儿”;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授予河南省第二届“孝贤之星”;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授予2021年11月“开封好人”;开封市红十字会授予开封市“红十字爱心奖”;杞县文明办评为2022年度杞县“乡村光荣榜•好党员”等荣誉。其家庭也被开封市文明办、市妇联评为2022年度开封市“最美家庭”称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24年1月,王六勇又被河南省文明办评为2023年度河南省“十佳乡村光荣榜•志愿服务好标兵”;同年4月,被全国学雷锋办公室、中国雷锋工程委员会、中国雷锋报社联合授予“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志愿服务队也被授予“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

危难时刻毫不退缩。疫情期间,初心不改的王六勇又将领到的2000元“最美家乡人”正能量奖金通过开封市红十字会悉数捐出,全部用于家乡杞县的疫情防控,并将捐款证书捐赠给开封市博物馆。后又将自己当年的残疾人两项补贴共1440元全部省下来,除去为肝移植患者陈蒙和残疾人张立等捐款外,剩余的钱购买成了一次性医用口罩捐赠给爱心组织、疫情卡点、乡村小学以及送考车队,倾尽所能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河南洪灾发生时,王六勇继续发力,通过网络倡议并带头为灾区捐款献爱心。2022年5月在杞县文明办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他又发起成立了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65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号召青年人士、党员干部和大学生加入,并组织开展多项社会公益活动,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

由于王六勇的事迹突出、感人,曾多次被杞县电视台、开封电视台、开封网、汴梁晚报、开封日报、河南经济报、东方今报、大河报、映象网、河南电视台等多家权威网站和主流媒体刊登和报道。2020年6月又登上了中国网、央广网、人民网及新华社等国家级主流媒体。

华罗庚曾说:“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今天的王六勇决心要奋发图强、努力拼搏、攻坚克难,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此来回报社会,感恩父母,奉献自己。

审核:张清兵,尹伟

(14)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央媒头条全球推介平台